(2023年1號)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落實自治區黨委十屆七次全會和自治州黨委十一屆六次全會安排部署,在征集各方面意見建議基礎上,經自治州黨委、人民政府研究,決定2023年實施以下十方面25件惠民實事:
一、強農惠民方面
1.全面承接落實中央和自治區惠農補貼政策。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糧食補貼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小麥種植戶,給予每畝230元補貼;落實優質棉獎補試點(庫爾勒市、輪臺縣、尉犁縣)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優質棉種植戶,依標給予棉花目標價格的30%或15%質量獎補;落實3.58億元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促進牧民穩定增收;落實3237萬元退耕還林還草補助政策,及時足額補助到戶;落實1.28億元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優化審批程序,推進補貼全流程線上辦理;落實2.8億元財政補貼型農業保險政策,積極引導農牧民參保。
二、就業惠民方面
2.推進就業促進計劃,開展24場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48場直播帶崗活動,歸集發布10萬個就業崗位,實施覆蓋50萬人次就業政策宣傳對接服務。
3.推進就業技能提升計劃,開展8.2萬人次技能培訓,新增技能人才2萬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000人;開展“新疆建筑工匠”培訓就業行動,完成1.25萬人次培訓、促進6900人就業,培育本地建筑施工專業作業企業20家和建筑勞務經紀人150人。
4.推進就業援助計劃,實現脫貧人口務工規模不低于2.28萬人,促進失業人員實現就業5000人,幫助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400人,實現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5.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扶持計劃,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服務期滿且評定合格的,可按有關規定享受考研加分、專項招聘等優待政策;高校畢業生到各類企業就業,按照企業為其繳納的社會保險基數,其個人應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費部分,給予全額補貼;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可申請享受稅收優惠、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培訓補貼等政策。
6.推進碩博研究生人才引進工作,放寬碩士研究生人才引進年齡至40歲、博士研究生人才引進年齡至45歲,取消全日制等學歷性質要求,經考核合格符合條件的可按規定納入事業編制。
7.推進農民工安“薪”無憂工程,以工程建設領域等欠薪易發多發行業企業為重點,突出政府投資工程項目、國企建設項目和社會投資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確保農民工按時足額拿上工資,切實維護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益。
三、科教惠民方面
8.增加城市公辦幼兒園學位供給,新(續)建幼兒園27所,新增學位8700個,提高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比重;持續改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新改擴建校舍面積3.5萬平方米,深化優化聯合辦學、教育集團、以強援弱等措施,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建3個(和碩縣、輪臺縣、尉犁縣)縣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提升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覆蓋率達60%以上,實現縣域殘疾兒童少年享受特殊教育資源全覆蓋;新建(焉耆縣、和靜縣、和碩縣、博湖縣、輪臺縣、尉犁縣、若羌縣、巴州衛生學校、巴音職業技術學院)9個普通話測試點,新增86個考位,滿足每年5萬人普通話測試需求。
9.組織科技特派員700名,培訓基層農牧民10萬余人次;依托117個鄉村科普館,實現鄉鎮常態化科普宣傳、科技培訓全覆蓋。
四、健康惠民方面
10.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繼續實施全民免費健康體檢,增加15周歲以上常住居民免費甲狀腺B超檢查項目;開展“天使之旅”先心病患兒救助活動,篩選全州范圍內0—14歲先心病患兒,符合條件的實行免費治療救助;提高城鄉居民生育醫療待遇,新增產前檢查報銷金額每人1000元,順產報銷由300元提高至1000元。
11.提高醫療保障水平,擴大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范圍,困難群體100%資助參保,為1000名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成員購買意外傷害及醫療保險;增設門診慢病大病、“特殊雙通道”定點零售藥店35家,滿足群眾就近便捷購藥;擴大醫保藥品目錄范圍,將利司撲蘭口服液用散(艾滿欣)、奧雷巴替尼片(耐立克)等7種罕見病用藥,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III)、波生坦片等56種慢性病用藥,西達本胺片等23種腫瘤用藥及17種抗感染用藥共108種納入醫院藥品配備名單,價格降幅達60%。
12.提高醫療服務水平,進一步強化院前醫療急救(120)服務能力,確保3分鐘出車率達95%;組織全州鄉鎮、村2284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進修輪訓,實現全覆蓋;推進89所基層醫療機構提供中醫適宜技術服務。
五、暖心惠民方面
13.增加養老托育服務供給,建設巴州失能失智老人養護院,新增護理型養老床位200張;開展居民和社區基本養老提升行動,建設12個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為經濟困難失能老人建設家庭養老床位600張,提供居家養老上門服務3萬余次;完善托育服務體系,全州達3596個,確保每千人口托位數達2.5個。
14.整合籌集各類救助資金2億元,及時足額發放低保、特困人員等救助保障、殘疾人“兩項補貼”、高齡津貼;推進退役軍人優待證申領發放完成率達95%以上,進一步提升優待服務水平,營造全社會尊崇退役軍人的良好氛圍。
15.實施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項目,為500戶重度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按需求安裝低位灶臺、坡道、扶手等無障礙設施,方便殘疾人起居和獨立生活。
六、安居惠民方面
16.新籌集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1376套,實施城鎮棚戶區改造3460套,實施75個老舊小區改造、覆蓋1.2萬戶居民;完成“煤改電”(二期)工程2.37萬戶改造任務。
17.支持提取住房公積金用于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改造;逐步提高住房公積金最高貸款額度至80萬元,支持更多繳存人在本地和異地購房。
七、暢通惠民方面
18.有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改造市政老舊管網95公里以上,改擴建城市道路40公里以上,新增城市停車位2800個,庫爾勒市新建公共停車場配建新能源充電樁不低于12%,其他縣配建率不低于10%。
19.實施綠色出行“續航工程”,支持在州域內重點高速公路、國省干線服務區建設充電樁77個;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新改建農村公路680公里,實施農村公路安防工程298公里,進一步提升農村公路通暢度和安全度。
八、文體惠民方面
20.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全州“四館一站”(文化館、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文化站)錯時、延時、節假日免費開放,推動夜間文化服務,惠及群眾250萬人次以上;建設中華文化園示范點5個,組建“中華文化輔導員”志愿隊伍,持續開展“石榴籽”文化文藝小分隊、鄉村文藝小分隊、專業藝術表演團體惠民演出,舉辦各類群眾文化活動300場以上,其中自治州大型文化活動10場;開展“書香巴州·全民閱讀”各類閱讀推廣活動120場,舉辦“文物給你講故事”系列線上宣傳活動不少于40期、“流動博物館”巡展150場。
21.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依托巴州承辦自治區第十四屆運動會,舉辦群眾體育活動120場;對外開放體育公園5個、新建體育公園1個,9個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每周不低于35小時、全年不低于330天,及時更換全州行政村、城市社區體育健身損壞器材;開展青少年冰雪運動普及工作,舉辦系列冰雪冬令營,布局體育傳統特色學校5所。
九、服務惠民方面
22.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一事聯辦”,縣級政務服務事項進駐政務服務中心不低于85%,電子證照種類歸集率達到90%,鄉鎮(街道)、村(社區)政務服務便民服務中心(站)規范化建設完成率不低于75%;深化“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做到59項治安戶籍類業務“網上辦”“指尖辦”,在庫爾勒市試點首次申領身份證“全城通辦”,并逐步向全州推廣;持續推廣工作調動、大中專院校錄取學生、大中專院校畢業學生、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等5個戶口遷移事項“跨省通辦”;推廣使用身份證等6類公安電子證照47個場景應用功能,實現群眾在政務服務、執法檢查等場景出示電子證照代替實體證件;壓縮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審批時限至3個工作日;持續拓展線上稅務服務范圍,實現95%以上稅費事項、99%納稅申報網上辦理,優化線下服務方式,實施34項涉稅費資料精簡、13項涉稅費資料容缺辦理。
23.推行輕微違法酌情從輕處罰等柔性執法措施,深化“陽光警務”模塊應用,依法公開非涉密刑事案件和行政處罰決定書,最大限度保障群眾知情權監督權;推行包容審慎、信用分類監管,區分不同性質和情況,按規定施行免列經營異常名錄、不列嚴重違法失信名單、信用修復、不予行政處罰等措施,做到監管對違法失信者“無處不在”、對誠信守法者“無事不擾”。
十、安全惠民方面
24.保障各族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扎實推進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深入開展“鐵拳”“昆侖”專項行動,重點打擊食用農產品領域多發性“潛規則”、食品非法添加、餐飲環節制售劣質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等違法犯罪活動,實現食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98%以上;實施“互聯網+食品安全”行動計劃,建立食品及食品原料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有效銜接機制,構建從源頭到餐桌完整溯源鏈條;學校食堂和經營面積200平方米以上社會餐飲機構“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100%。
25.實施庫爾勒城區及周邊揚塵污染綜合治理,促進空氣質量穩步提升;持續開展“千噸萬人”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險排查整治,完成4個縣市(庫爾勒市、輪臺縣、尉犁縣、若羌縣)54處農村飲水工程維修養護,覆蓋保障17萬人飲水安全;落實自然災害救助政策,及時做好受災困難群眾過渡性生活救助、倒塌(損害)住房恢復重建補助、旱災臨時生活困難救助、冬春臨時生活困難救助的申報管理,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自治州人民政府將對以上惠民實事跟蹤督辦、兌現承諾。希望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和監督,提出寶貴意見建議,真正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
責任編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