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焉耆縣博物館館長徐衛勝(左一)向游客介紹博格達沁古城微縮復原模型。(記者 鄒焰忠 攝)
“我們寫的字、建的城都是方方正正的……”
3月30日,在焉耆縣第一小學(以下簡稱縣一?。┧哪昙墸?)班的主題班會上,班主任馬玲玲的開場白,引得全班50名學生的熱烈討論。
在學生的討論中,博格達沁古城成為一個高頻詞。這座城在哪里?究竟是一座什么樣的城?
“博格達沁古城位于焉耆縣四十里城子鎮……”
3月29日,焉耆縣博物館館長徐衛勝接待了來自庫爾勒市的50多名游客,他在講解中講述了這座古城的前世今生。
城春草木深,天高鳥飛迎。
陽春三月,正是野生駱駝刺、蘆葦、芨芨草、冰草返青之際。博格達沁古城遺址已是芳草萋萋,一旁的碑上刻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博格達沁古城遺址,漢至唐。
古城呈長方形,夯土筑墻,四周有城門并建有甕城,外有一條護城河,是典型的中原城池建筑風格。
博格達沁古城始建于漢代,是漢朝焉耆城郭的首府員渠城。該城盛于唐代,是唐朝在焉耆都督府治所,在《大唐西域記》中有關于此城的記載。
該古城是1962年第二批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目前巴州最大的漢唐古城,出土的有銅龜符、陶磚、陶罐、開元通寶、乾元重寶、大歷元寶銅錢等。
焉耆縣活化用好博格達沁古城遺址資源,在縣博物館里,按比例微縮建造了一座博格達沁古城模型,與文字介紹、衛星影像圖片、出土文物等一起講述這座古城的故事。
徐衛勝說,縣博物館博格達沁古城展廳已成為學校主題班隊會、各社區和部門單位主題黨日活動的“網紅打卡地”。
焉耆鎮文化社區第一書記陳立生介紹,該社區有9個小區,594戶1664人,去年6月,社區組織六七十名黨員干部群眾前往縣博物館、博格達沁古城遺址等處參觀,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們參觀回來后,成為讓文物“說話”的代言人。
74歲的老黨員王寬就是其中的一名代言人,他退休前在阿克蘇地區工作。參觀回來后,他向當地的親朋好友、同事講解博格達沁古城以及出土文物的故事,引來不少人到焉耆縣參觀。
讓文物“說話”的代言人還有縣一小四年級的木拉迪力?熱合曼江、楊貽榮等學生。
縣教科局黨組成員凌建國說,全縣有13所中小學、34所幼兒園,在校學生22584人。他們一方面將博格達沁古城以及出土文物“搬進”教室,講述背后的故事,一方面組織學生前往遺址所在地、博物館參觀、研學,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潤學生們的心田。
焉耆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馬雪萍說:“焉耆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博格達沁古城、七個星佛寺、烽燧等遺址多,出土文物多。我們將文物‘請進’課堂、‘搬進’群眾心里,引導廣大群眾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做讓文物‘說話’的代言人?!保ㄓ浾?鄒焰忠)
責任編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新聞